1883年,法国军队进攻越南顺化,强迫越南订立法安《顺化条约》,目的是使越南脱离中国的藩属地位,成为法国的保护国。法国人这一举动,引起清朝政府朝野大哗。主
镇南关大捷的功臣老将冯子材
发生在一百三十多年前“镇南关大捷”,是清朝军队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重挫法国侵略者的着名战役。
镇南关之战,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战果显赫的战例,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一席。而这场取胜之役,虽然导致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但清王朝却没能获得任何收益。相反,法国侵略者却从中捞到了战场之外的实惠。那位权倾朝野的李中堂大人为此被批为比法国将军还坏。
1883年,法国军队进攻越南顺化,强迫越南订立法安《顺化条约》,目的是使越南脱离中国的藩属地位,成为法国的保护国。法国人这一举动,引起清朝政府朝野大哗。主宰清廷的慈禧太后闻讯震怒不已,下诏向越南派兵开战。1883年12月,开战的清军毫不争气,在越南北部连败,致使广西前线的军心涣散,全线瓦解。
由于形势对清朝不利,中法政府在天津订立了《中法新约》,规定双方保证越南的独立地位,中国开放中越边境与法国通商。
但当时驻守越南的中国军队没有接到朝廷命令,发生了十一起偷袭法国驻军的事件,发怒的法国公使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两江总督在上海拖延谈判,战争只好继续进行。法国派出舰队在中国东南沿海歼灭福建水师及部分南洋水师主力舰,同时占领澎湖还试图登陆占领台湾。法国陆军进攻中越边境镇南关,清朝被迫正式向法国宣战。
1884年底,刘永福的黑旗军配合西线清军,围困占据宣光城的法军达3个月之久,城中法军几乎弹尽粮绝。但随着法国援兵的到来,宣光未能攻克。1885年2月,法国再次增兵越南,在法军统帅波里也指挥下,集中两个旅团约万余人的兵力向谅山清军发动进攻,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2月13日,法军未经战斗,轻易占领战略要地谅山。
2月23日,法军进犯文渊州,守将杨玉科战死,清军纷纷后撤。法军乘势侵占广西门户镇南关,炸毁关门,并在关前废墟中插上一块木牌,得意地用中文写道“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
不甘屈服的广西军民在法军退走后,也在关前插上一个木桩,上写“我们将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作为对法国侵略军的回答。
由于广西巡抚潘鼎新无能溃败,清政府革了他的职务,任命年近7旬的老将冯子材帮办广西军务,统领镇南关前线的抗法斗争。
老将冯子材决心以一腔热血“保关克谅”,并相机出击收复北圻各城。他赶到镇南关后,根据前线清军各部之间多存派系门户之见的情况,首先召集前敌诸将晓以大义,使各路将领在抗击侵略者的斗争中团结一心。
众将领于是共推冯子材为前敌主帅,统一指挥协调各军的行动,准备适时组织反攻。冯子材亲自爬山涉水勘察地形,根据当前敌情和镇南关周围的地形条件,组织在关前隘地区依托有利地形,构筑了坚固防御阵地。
是时,广西前线清军共有90余营4万余人,分驻于镇南关至龙州一线。冯子材亲率所部萃军9营扼守长墙及两侧山岭险要,充作第一梯队,担任关前隘主阵地正面防御。
1885年3月中旬,冯子材得悉法军将经扣波袭艽封、攻牧马,绕出镇南关之北。马上调兵力前往扣波和艽封阻击,挫败了法军迂回的企图。19日,又有人密报法军将入关攻打龙州。为了打乱法军的进犯计划,冯子材决定先发制人。于21日夜率王孝祺部出关夜袭法军占据的出击文渊(今越南同登),击毁法军炮台两座、毙伤法军多人,取得初战胜利。
清军的主动进击,打乱了法军部署,激怒了法军东京军区副司令尼格里上校。他草率决定不等援军到齐,即向清军坚固防御阵地发起进攻。23日晨,法军第2旅千余人趁浓雾偷偷进入镇南关下,另以千余兵力屯于关外作预备队。
上午9时30分,大雾开始消散,法军兵分两路组织进攻:第一四三团第1营和外籍军团第2营等沿东岭向大小青山方向实施主攻;第一一一团第1营沿关内谷地前进,向长墙进攻,企图在主攻部队得手后两路夹击,攻占关前隘清军防御主阵地。
法军主力在炮火掩护下,攻占东岭三座堡垒。并猛攻长墙。冯子材指挥所部顽强抵抗,并商请驻于幕府的苏元春部前来接应,还通知王德榜部从侧后截击法军。在丢失三座堡垒的危急关头,冯子材大声疾呼:“法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民?何以生为?”参战清军在冯子材的爱国情感鼓舞下,英勇抗击,誓与长墙共存亡,以血肉之躯挡住了法军的进攻。
下午4时许,苏元春率部赶到东岭参战,王德榜部也自油隘袭击法军,并一度切断了法军运送军火、粮食的交通线,牵制了法军预备队的增援,有力地配合了东岭的战斗,战斗呈胶着状态。
镇南关大捷
入夜,清军进一步调整部署,由苏元春部协助冯子材守长墙,王孝祺部夺西岭,陈嘉部守东岭。冯子材还另调驻扣波的5营兵马抄袭法军左翼。
次日晨,尼格里指挥法军在炮火掩护下,分三路再次发起攻击,沿东岭、西岭和中路谷地进攻关前隘阵地。冯子材传令各部将领:“有退者,无论何将遇何军,皆诛之”。激战中,法军接近长墙,冯子材持刀跃起,率先带领两个儿子跳出长墙,冲向法军。
老将军带头冲进敌阵厮杀,使全军士气大振,一时杀声四起,清军与法军展开白刃格斗,战况异常惨烈。
战至中午,中路法军率先溃退。清军则三路夹攻,使法军腹背受敌。
法军三面被围,死伤近300人,后援断绝,弹药将尽,尼格里慌忙下令撤退,狼狈逃回文渊、谅山。
镇南关 今“友谊关”
老将军冯子材抓住有利战机,率部乘胜追击。于26日攻克文渊,29日攻克谅山,宣称毙法军近千名,重伤法军指挥官尼格里,后又将法军残部逐至郎甲以南。取得战役重大胜利。
1885年3月30日,法军放弃谅山的消息传到法国本土,法国总理茹费理内阁以306对149的票数否决了“增拨军费案有先议权”提案。茹费理引咎辞职。
前线作战大捷,清廷腰杆本应硬起来。然而李鸿章却把镇南关大捷作为谈判的另类资本,向法国妥协求和,主张“借谅山一胜之威,与其缔合约,则法人必不再妄求”。
在英国调停下,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会谈。于6月9日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确认了1884年战局对中国不利时法国和越南之间签订的《第二次顺化条约》,其中否定了中国对越南的宗主权,改由法国全权管理越南。清朝军队撤出越南,从此越南成为法国属地。
得闻天津条约签订,军机大臣左宗棠6月11日愤怒的对李鸿章的主和行为批评道:“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
相关文章 -
畅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