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时代歌者、创作者、同行人的回忆与感受,可能比歌声本身更引人回味。这些不曾被细细讲述,但永远存在的故事和心声,正是广东卫视《流淌的歌声》节目献给大
不凡的时代催生不凡的作品。改革开放激荡40年,社会生活的急速变化中,诞生了无数经典歌曲,经典唱作人,动人的歌手动人的嗓音。但这些作品和歌声背后,创作者的灵感是如何产生的?曾经的第一代流行歌手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与时代同行的奋斗者是如何被这些歌曲影响的?
40年来时代歌者、创作者、同行人的回忆与感受,可能比歌声本身更引人回味。这些不曾被细细讲述,但永远存在的故事和心声,正是广东卫视《流淌的歌声》节目献给大家的一份致敬岁月的精神盛宴。许多歌手、创作人,在这个舞台表述了他们的心声,这是一份滚烫的语录,是对时代和致敬,也是对过往人生的最好怀念。
《常回家看看》背后有泪水,《我不想说》写了9个月!
表达回乡亲情的春晚经典曲目《常回家看看》,一直与过年的热闹氛围匹配,但没想到的是,作者车行是经历了遗憾与泪水,才为大众创作了这首“善意提醒”的肺腑之作。“在从忙碌中赶回家的火车上,他接到了父亲病故离去的消息……许久以后大家就听到了车行老师填词的这首经典作品,《常回家看看》。”原唱歌手陈红在现场哽咽的分享了《常回家看看》背后的故事,让大家对于这首歌,除了以往的亲切感,又增加了多一层要懂得珍惜的情真意切。
(陈红在舞台上再唱《常回家看看》)
经典作品的诞生,有特殊的人生经历,也有刻苦不懈的努力。“那个时候我的创作无他,就是死写!我1989年第一次写歌(《弯弯的月亮》)时,闭门在家3个月;1991年写第二首《我不想说》又用了9个月,9个月与外界隔绝,就一直写!”流行音乐作曲大师李海鹰真诚的分享,让观众了解到:对于任何人来说,创作出经典都从来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李海鹰参加《流淌的歌声》现场录制)
而《一剪梅》等众多知名歌曲的创作者,堪称流行乐坛音乐教父的陈彼得,在《流淌的歌声》现场第一次现场演唱了《一剪梅》后说到,“创作的这些老歌,这么久以后,它已经不是单纯是一首歌,我更愿意把他们看做是朋友。”他的语调不高一如既往的低调,但眼睛里含着闪动的泪光,让我们看到,创作者的每一首作品,都是饱含热爱的结晶,这些歌曲一直活在记忆中,从未老去。
(陈彼得在《流淌的歌声》舞台上)
杨钰莹自称外来妹代表,陈明曾经背大包卖磁带
杨钰莹作为“甜歌女神”,成名曲之一《我不想说》让她在9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在她精致优雅的形象,甜美的歌神之后,作为90年代第一批签约流行歌手的她,也曾经经历“南下闯荡江湖”的历程。感同身受,才能演绎到位。“这首歌叫《我不想说》,但其实是“我好想说”。在当年我也和无数外来妹一样,来到广东这片热土,活出了更好的自己。”在杨钰莹温柔平和的话语中,听出了她对改革开放时代的感恩,对成就自己的广州这片热土的怀恋。
(杨钰莹在《流淌的歌声》再唱《我不想说》)
而同时代的陈明,在1990年,也经历了梦想放弃家乡的铁饭碗,南下深圳开始了做歌手的生涯,并且她经历了发展短短三个月没有发展被迫回到家乡,但不甘心又再次出发来到深圳的“坎坷”历程。终于将专辑制作出来后,陈明被“逼上梁山”,“和同事扛着两大箱磁带赶火车在全国巡回宣传《寂寞让我如此美丽》的情景令我终生难忘。”如今在舞台上的她从容优雅分享这一段经历,依然饱含着当年那种不顾一切做音乐的真诚眼神。
(陈明在《流淌的歌声》舞台演绎《等你爱我》)
更多歌手,创作者,同行人的故事和心声,将陆续在大型原创时代记忆音乐节目《流淌的歌声》中缓缓流淌开来,伴随他们的歌声与分享,过去的岁月将化做阵阵暖流在这个冬天流入广大观众的心间。 12月29日起,逢周六21:10,《流淌的歌声》将登陆广东卫视,敬请期待!
-
相关文章 -
畅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