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与美国斯坦温斯顿学校(Stan Winston School of Character Arts)展开了中美影视人才培养交流活动,温斯顿学院的好莱坞特效
近日,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与美国斯坦温斯顿学校(Stan Winston School of Character Arts)展开了中美影视人才培养交流活动,温斯顿学院的好莱坞特效化妆传奇大师、3次奥斯卡最佳化妆&发型奖得主——格雷格·卡农(Greg Cannom)在此次交流中担任特效化妆训练营的讲师。此次中美影视人才交流,是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在高质量影视人才培养和产教深度融合中的又一次主动探索。
连接中外顶级教学资源奥斯卡传奇大师分享电影艺术理念
国际化办学一直是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的办学特色之一。据悉,为引入优质资源提升教学水平,学院已与UCLA电影学院、纽约电影学院、美国DIGIPEN理工学院、英国华威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展开深度合作。
图:上海电影艺术学院
此次与美国斯坦·温斯顿学校的合作交流,是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提升教学质量和推进教学创新的进一步探索。作为世界上最好的艺术家共享知识的平台,斯坦·温斯顿学校始终致力于让学生通过艺术与工程的结合,将新奇的幻想带入真实生活,从而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力。斯坦·温斯顿学校代表了好莱坞电影实体特效等艺术的最高水准,学校的前身斯坦·温斯顿工作室(Stan Winston Studio)曾是一线知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斯皮尔伯格等人的御用特效团队。
作为本次交流的主讲人之一,特效化妆传奇大师——格雷格·卡农曾9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化妆提名,凭借《本杰明巴顿奇事》、《窈窕奶爸》、《德古拉》3次收获奥斯卡最佳化妆&发型奖。他还参与了《变相怪杰》、《范海辛》、《加勒比海盗》等名作的特效化妆,为表彰他的特效化妆技术为影视工业做出的突出贡献,格雷格·卡农还被授予了奥斯卡技术成就奖。
左一:3次奥斯卡奖得主格雷格·卡农(Greg Cannom)先生
格雷格·卡农在交流活动中表示:教学时间并不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对行业40年的经验和理解,让我更希望将塑造角色的艺术、影视工业化流程背后的制作理念、原创而独特的设计想法传达给我的学生,为他们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感受塑造角色的力量。无论是特效化妆还是数字特效都是视觉艺术的一部分,目的都是为观众呈现出一个足够丰满的、能立得住的角色,艺术不应该有局限性、教学更不该限于教条式的重复和模仿。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副院长是科圣先生介绍说:此次学院与斯坦·温斯顿学校交流的意义更多在于探索更贴合国际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将国际一流资源引入上海,进一步推动上海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建设,为中国影视人才教育树立新的标杆。
不断深入产教一体化探索打造校企协同示范平台
金马奖VFX最佳视觉效果奖得主林哲民(Johnny Lin)在交流中表示,国内完全有能力做到好莱坞的技术水平,产业多年的积累可以实现这一点。但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涉足数字特效的业内人,林哲民认为现今的影视产业非常需要教育行业的支持,好莱坞的标准是我们借鉴的方向,却不是唯一的标准,华人影视工业流程有自己的特色,并不适合一味照搬好莱坞。因此拥有融合创新影视工业思维的人才是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的关键。
以视觉特效为例,技术是基础,最难的部分其实还是创意,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技术和创意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是如今电影人才培养比较需要的模式。作为台北艺术大学的老师和台湾大腕VFX的创始人,林哲民认为,从制作的技术根基到拥有出色的创作能力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其中的部分过渡,将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为行业输送真正实用的高质量人才。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是科圣副院长
“其中的关键是产教融合”,是院长称,对于上海电影艺术学院而言,多年地探索让我们意识到产教融合仅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将教学、实践、工作工坊等环节高效、深度结合才有机会实现真正的“产教一体化”,满足企业和市场的切实要求。
实现产教一体化的背后,是对教学组织体系的颠覆性革新,以及对配套的团队管理等机制的创新变革。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创造性地采用“中心制”的管理方式,简单说就是学院设立的“演艺”、“影视制作”、“影视特效”三大中心需要承担产教融合的实体任务,并有权调动所有的专业资源满足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需求,从而实现跨学科的综合人才培养。
据了解,上海电影艺术学院采用“工作室+项目组”的创新培养模式,并不固化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阶段。通过与行业内标杆性企业合作,为工作室和项目组匹配能被企业认可的老师,对学生进行高实战性的联合培养,以产教一体化的模式培养更了解产业需求、具备跨界融合能力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金马奖VFX最佳视觉效果奖得主林哲民(Johnny Lin)
是科圣表示:此次交流活动将会是一个可持续的项目,是对产教一体化和国际化发展地进一步探索,希望通过借助斯坦·温斯顿学校这样的国际顶级人才培养平台的经验,不断拓宽和完善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在交流和实践中打造校企协同示范平台。
光大控股新经济平台化赋能从单点突破到实现集群效应
无论是产教一体化模式,还是跨专业协同等教学组织体系的革新,都需要各个维度的资源支持,近两年上海电影艺术学院迅速转变的背后,离不开政府、行业、资本等多方面的支持,光大控股新经济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角色。
据了解,光大控股于两年前投资了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协助学院进行 IP 孵化、电影人才培养,高科技影棚建设。与此同时,光大控股与世界范围内更多优质的影视公司、学校进行深度合作,通过整合电影整体产业链,也能进一步为学院提供更好的优质资源。
“机制上面,我们有体制上的灵活性,那么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其实是小平台和大平台之间的协同,光大控股进来之后,带给了我们平台化的横向扩张能力,它不仅仅是所谓的资金层面的,常规性资源层面的,而是通过这样一个大的平台,更好地帮助我们进行大类的协同和产业协同,从而由单点突破实现产业协同的集群效应”,是科圣院长如是说。
借助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的独有优势资源和光大控股的产业资源赋能和平台效应,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将围绕上海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的机遇,依托行业内标杆性企业,聚焦现代电影工业,注重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影视技能人才。
-
相关文章 -
畅言一下